
【回歸】浮生一日(散文)
00:00
沉睡……
01:00
只能沉睡……
02:00
依然在沉睡……
03:00
迷糊醒來,不知今夕是何年。清醒片刻,明白自己是側臥在床榻上,想起一句話:不在沉睡中醒來,就在沉睡中死亡。我從沉睡中醒來了,證明我還活著……按慣例從旁邊的電腦桌上拿起手機點擊屏幕。時間是凌晨三點多,心里有了譜,就踏實了許多——離天亮還早呢。放下手機,繼續睡。
睡在書房已經七八年了,就為了二人世界互相能睡個踏實覺。早晨起來開電腦寫作也不影響她的休息。
繼續睡……
04:00
好像有夢做,然后就自然醒了。還是要拿過手機看看,有些文章或消息就是半夜三更發,白天就看不見了。我的人生經驗是:各種消息多看看沒壞處,就和算卦的道理一樣——不求榮華富貴來,只求不在危墻下走。
瀏覽一陣就繼續睡,或者陪在網上一起醒著的人醒著。精神好的話就在網上與陌生人下盤棋,林子大了,夜貓子多得很,任何時間都有人與你對弈,我已經屢試不爽。無論輸贏,就下一盤,然后繼續睡,或者醒著……茫茫人海,在此時能有人在網絡上醒著,與你一起環視江山,一起縱橫天地,一起欣賞世界,一起等待黎明,一起凝視那些指鹿為馬的人,就是一種幸福。我很感謝那個虛擬空間真實的人,無論男女老少,無論高矮胖瘦,大家一起醒著,就像久別重逢的朋友。
或許我繼續睡,在睡夢中等待下次醒來。可以睡到六點、七點、八點,最多到八點半,那時已經是天大亮了,不管怎樣不能再裝睡了,必須要起床。否則,就是朕有恙。
05:00
似睡非睡,似夢非夢,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,這是一天中最神秘的時光。許多陳年往事都自動跳出浮現在腦海,一些驚心動魄的大事件也一閃而過,假如那樣……就會如此這般。盡管我仍在迷糊中,但我明確知道:所有的假如都不會存在!所有的存在都是真實!許多與我有生命交集的人無論大小都先我而死了,這是鐵的事實。真實現狀就是我還成功地醒來證明自己還活著,想到此,每每就是一種特別意義的阿Q式釋然,或許也是在夢中吃了一碗沒心沒肺的美味炒肝。
吃完意念中的精神美味,繼續迷糊,在迷糊中讓精神走向死亡,或者在迷糊中讓思想醒來。這個問題考慮對了,內心才不會決堤,活著才有意義。
06:00
清晨開始了,窗外傳來工人干活的聲音。這幾天宿舍院里搞老舊小區改造工程,我住的這座樓在大院的最里邊,就成了最先開工的樣板樓之一。工程應該是從里到外逐步完成,這一點我懂,對此并不詫異。老舊小區改造工程項目很多,各種線路入地;拆各家的防盜欄;樓房外墻貼保溫層材料;空調移位整齊劃一,等等。我家十年前安裝的防盜鐵柵欄花了兩千多,是私有財產,現在說拆就拆了,也沒賠償。以后的防盜安全問題怎么處理,也不知道,畢竟我們現在還沒有到了夜不閉戶,路不拾遺的理想盛世。我看看其它住戶都默默地接受安排,我也當個順民吧,有些事情不是胳膊擰不過大腿,是小拇指擰不過大腿,遇事掂量掂量,差不多就算了。何況院里還貼出了告示,讓大家注意,家里沒人不要開窗戶,尤其是低層住戶,一旦發生盜竊事件,一定要及時報警……云云。
老舊小區改造的意義電視里都說了,總之是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。給外墻貼保溫材料的意義我知道,是為了節能,夏天屋里不太熱,冬天不太冷,制冷取暖都可以少用能源,對大氣環境改善有好處,這是一件好事。想當年,各地為了GDP都是天污染,地污染,山污染,水污染……群眾對此很不滿意,要求關閉污染企業,改善生存環境,環保官員卻說要雙贏,依舊是“國在山河破”。電視上是形式一片大好,中國有錢了,去歐洲旅游的中國人把法國的“老佛爺”也嚇傻了。現在是環保一票否決,農村冬天不讓燒煤取暖,城市關廠子,給外墻貼保溫材料……可持續發展是任重道遠的工作,大氣環境現在確實好了許多,但需要繼續改進的事情也很多,多會兒我不用凈水器了,就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大事。估計不會像拆防盜鐵柵欄一樣,讓各家各戶拆凈水器,以證明水質達標,這畢竟不是臉面上的事,但也說不準,凡事皆有可能。
開電腦,上廁所,洗洗臉、洗洗手。在電腦上看看江山,巡檢一下回歸社團,再繼續寫未盡之事,當然必須要提前喝杯水,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樣可以預防腦梗。
窗外的工人依舊在干活,今天是在保溫層上加網抹灰。
07:00
退休后,在電腦前寫東西成了我的最愛,亂七八糟的什么都寫,有想不完的題材說不完的話,就是不能寫得時間長,怕腰受害。
近來的早餐有了變化,是看電視受到啟發的。電視里有許多飲食節目,都是重播。重播的好處就是讓你能看膩了,看膩了就有意外收獲,就知道并記住了所謂的烹調就是混搭——你能把各種食材,各種調料混合起來就是一種口味,再把生熟的關系弄明白就是掌握了火候,如果再苦練一下基本功,什么刀工、火功、顛勺功,再來點嘴功,胡說一些一語道破天機式的營養搭配,就是大師級的廚房達人。
因此生活有了變化,我現在的早餐就是西式沙拉,是各種食材的混搭。比如,黃瓜、香蕉、草莓、藍莓、葡萄、桃、蘋果、梨都可以混搭在一起,關鍵是要切出花樣,形式美是前提,味道雜是關鍵。然后就是調味,沙拉醬、酸奶、橄欖油、香油、果醋、各種西式、東南亞式的醬料,隨意灑上就好。記住,不要攪拌,就讓它呈現各種自然的顏色和各種點、線、面的藝術感,賞心悅目的同時,也給食用者提供了一種選擇的可能。吃的時候,用勺子,記住,一定要用小勺擓著吃,喜歡什么口味的混搭,就在什么地方下勺,很神奇的味覺感受。我有時覺得人生就應該像沙拉一樣,多樣而統一,個性鮮明,姿色各異。一旦被某種社會力量攪拌均勻后,就渾濁了,沒有色彩和圖案,沒有個性和魅力。
吃完早餐就接著寫,當然必須要先刷牙,刷牙對于我來說,已經不是清潔牙齒,而是一種習慣。只要沒有刷牙,整個人都不對勁了,尤其是口腔里,仿佛是發生了地震海嘯后的慘況,一片混亂。此時,無論自己在干什么,都必須立刻停止,趕緊去刷牙。一旦刷完牙,去除了口腔里的食物雜碎,身體的感覺立刻就恢復常態,很神奇。刷牙就像洗刷干凈自己的靈魂,不愿像一些人一樣,張著臭嘴,說一些冠冕堂皇的鬼話。我每天基本就是執行飯后幾分鐘內必須刷牙的生活程序,后來想嘗試一下新科技,就在網上買了一款國外的電動牙刷,一用就知道了為什么這個東西能一直存在,電動牙刷實在是好哇,存在就是合理,相見恨晚。這類的產品也有國產的,質量和外觀都不行,我們缺乏工匠精神。
08:00
窗外傳來了嘈雜聲,一種持續不斷的車流聲鋪滿了我窄小的世界,其間有男人女人的聲音斷續插入,偶爾也會有跑車的轟鳴聲混進來。羊肉湯、羊湯面的吆喝聲音又來了,流動宣傳車的高音喇叭也由遠而近,再由近而遠,每天都定時來,可以感覺是個女聲在正色宣講,喊話的內容大致是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項,我從未聽清一句完整的句子,但我對這類宣傳車記憶猶新。
寫東西特別能開動腦筋,許多神奇的東西就像是被解放了的囚徒,一個個急匆匆地往外跑,在雜亂無章的擁擠中居然形成了一種新隊形,一反常態,很有新鮮感,特別讓人興奮。昨晚看電視時找到了《浮生一日》寫作計劃的北,今天就開始實施,目前來看,效果很好。
工人們把我這一層外墻的灰抹完了,那個吊架就開始下降,聲音很小。我看到這兩個工人都是中年人,一個四十歲左右,一個五十歲上下,是河南漯河人,這是我前天打開窗戶和他們說話時知道的。我說去過河南,他問我去過哪里?我說去過鄭州和新鄉。他說那是黃河北面。我在地圖上一看,果然漯河在黃河南面,離它不遠有個駐馬店,那個地名我從小就知道,因為少年時我住的小樓旁邊就是一個車馬店,平時都是馬車商隊留宿打尖,有時還有駱駝商隊入住洗塵,那些駱駝的脖子上都有一串響鈴,行走起來,叮咚,叮咚……很有異域風情。我曾在那里畫過馬。此后,與馬有關的事,都與我有關,這是早安排好的天意。
09:00
太陽出來了,氣溫有點轉熱,這兩個工人在陽面干活,目前室外的溫度是26°,他們還可以承受,依然在二層抹灰。他們的工作臺就是那個升降架,可以根據需要拆卸拼裝,可長可短。工人們操控很熟練,能避開墻面上的空調,也能在升降架的搖擺中,借勢用沖擊鉆在墻上打孔,很有一套半空施工的技巧。我想,假如我是他們中的一員,我操控起來也會和他們一樣,抹灰也會很平整——我也是一個細心人。
我年輕時在工廠,從模具鉗工開始,又干過維修鉗工,電焊工,搞過技術革新,十七歲那年我到了技術科,成了廠技術員。改革開放后,新生事物不斷出現,我所在的那個城市成立了環保局、標準局等等新單位,聽名稱就很有和國際接軌的趨勢。那幾年和國際接軌是個時尚名詞,但凡掛上了這個名詞就是新思維,就是新舉措,就會大呼小叫,就會所向披靡。后來這個名詞就臭了。因為所有的聽證會或新方案都是和國際接軌,都涉及漲價或讓人不知所措的所謂改革,那些不知是怎么選來的各行各業的市民代表們,成了專職聽證會會員,什么類型的聽證會都有他們的身影,他們的任務就是代表全體市民們舉雙手同意。
那時,新成立的環保局經常來我們廠,因為我們廠有電鍍車間,有毒廢水就是通過下水道排放,污染了土地與河流;我們還有鍋爐房、拋光車間向空中排放粉塵污染,這些都是需要整改的工作。整改不僅需要配備能分解有毒廢水的設施,還要安裝降塵除塵設備,給工人配備防護面罩等等。但這些都需要花錢,廠領導就不愿意做。廠長說,正式工都不干那些苦差事,那些工序的工人都是臨時工,不用配防護用具也可以。在環保局的一再督促下,廠里購買了除塵設備,我領著工人進行安裝。安裝好以后一試,真頂用。但那時的工人就是安全意識不強,電鍍車間主任自豪地說,我在電鍍車間常年干活,身體都有抵抗力了,蚊子咬了我它就死了。有一個工人是噴漆工,別人嫌氣味不好,他說自己習慣了。計件工資實行后,他為了好好養活老婆孩子,一個人干兩個人的活,還把防毒面具掛在墻上不戴,就戴一個普通口罩哄鬼。有時他站在噴漆房門口曬太陽,身上都是一塊綠一塊紅的,就像個從地獄里蹦出來的花臉鬼,但他的臉上掛著快樂的微笑,因為掙錢多。
有一次廠里有一件棘手的事需要到張家口辦理,他正好聽見了,就向廠長請纓:我以前就在張家口當兵,那里有熟人,我能辦好這件事。廠長也是轉業軍人,可能惺惺惜惺惺,就同意了,結果他去了張家口,把這件事辦的很圓滿,回來還滿面春風地講他和部隊老首長見面的快樂。廠長感慨地說:古話說得好:人不用就是一條蟲,人一用就是一只虎。你們都看不起拴柱,但他就把事辦成了,這個人以后還能用。
我離開那個工廠幾年后,聽說他死了,是肺癌,醫生說他的肺上都是洞。他是一個瘦高個,人很綿善,病死的那年他大概四十歲左右。他爹媽給他起的名——拴柱(拴住),也只是拴住了他不長的命。在后來的日子里我做夢也沒有想到中國的環保之路竟如此這般,那些年冬天沒法開窗戶,夏天看不清對面的樓,為此我買了一臺瑞典的空氣凈化器,年年都要定期換價格不菲的濾芯。然而,即使是外星人做夢也想不到的事情又發生了,我為防霧霾購買的N95口罩居然被賦予了防疫情的崇高使命。我現在已經不敢再有夢了。
窗戶外的工人下降到一樓抹灰了,太陽不是很強烈,溫度還可以,只上漲了一度。
10:00
妻子起來上廁所,早餐后她在臥室睡回頭覺。她說,昨晚有個蚊子,一晚上也沒逮著它,擾得我沒睡好。剛才我把它打死了,沒血。看來它沒咬著我。我說,今天給你支上蚊帳吧?她說不用。自從春節前全面打掃衛生拆了蚊帳,她就懶得再架起來,說在里面覺得悶。我隨她,由她去。我的床上早架好了自己的小蚊帳,每晚我都美滋滋地放心睡覺,很愜意。
妻子問我中午吃什么?我說,吃面,吃西紅柿雞蛋面。她說,你把西紅柿從冰箱里拿出來。我說,剛才就拿出來了。我接著寫,她接著睡,沒準她在看手機,玩游戲。
窗外除了工人打電話的聲音,還是嗡嗡的持續嘈雜聲。疫情讓生活空間里人的聲音少了許多,偶爾從樓房前面傳來震耳的噠噠聲,那是工人用電鉆在墻上打眼——前面的樓房也在施工。這個院里能開工的地方都在干,但我估計,我住的這座樓最快也要下月底才能完工,整個大院要徹底完工估計到年底了。
窗外的工人仍在一樓墻面掛網抹灰。
11:00
我要休息一下了,看看窗外的工人干活,再看看遠處參差不齊的各色樓房,然后用面包機和面,準備炒菜。去臥室瞄了一眼,她果然在手機上玩撲克牌游戲。再問她支不支蚊帳,她似乎有點動心。
不須情較苦勞心,萬事原來有命。
幸遇三杯酒好,況逢一朵花新。
片時歡笑且相親,明日陰晴未定。
品讀老師美文,連喝茶都忘了,讀完再讀編按和評論,向來如此,因為編按和評論也值得我好好學習。有新發現,說是綠豆,有點懷疑,執著地回到前面查看,果然暫時是綠豆。其實正如老師說的,文章入心底就好,管它紅豆綠豆藍豆,我一直覺得那是藍豆,那顏色更接近藍色,不是嗎?感謝老師這篇文章,讓我受益匪淺。